文學的天空

一個讓MSN閒置著的晚上,回到電腦前,看到橘色閃光的留言,
是池上的Tree,分享作家簡媜的一篇演講稿:

「不要跟散文說再見。其實真正要講的是,不要跟文學說再見,
除非你要跟苦痛、跟喜悅說再見。
當你跟苦痛說再見的時候,你也可能跟所有的喜悅說再見。
當你跟冬天說再見的時候,同時也跟春天秋天說了再見。
有時候,苦痛與困境是一種更大的 賜,不要輕易跟它說再見。

我的生命會在哪裡發光發熱?
這個世界會不會因為我的存在,
因為我認真行走的腳步的重量,讓地球感到一點震動呢?
越是坎坷、越是艱困、越是苦悶的,越是文學萌生的溫暖土壤。
在文學裡,繆思女神的安慰是我們人生當中最珍貴的補償。
也許剛開始會沮喪、絕望,但這些折磨,難道是毫無意義嗎?
如果你不放棄你自己,
如果你願意在文學裡面找到一條小路安頓你自己,
這個記號會變成你的第三隻眼睛。

你所有的體驗,都會成為文學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能量,
你所嘗過的苦楚,也會在文學的表現裡面,成為優於他人的感動。」

「她讓我想起妳。」Tree說。

面對著已離線的Tree的留言,我情不自禁的任眼神留連於字裡行間,
讓簡媜的思續在我的腦際中航行。

回顧大學時到圖書館一次借十本書回家,
那許許多多看著書的夜晚;
創業之初接踵而來的壓力,茫然無措的同時,
隨手拿起一本書在閱讀中得到的紓解與慰藉;
書中的人物,她的靈魂,
在字與思緒的激盪間,與我的呼吸融合為一體,
在某個時刻驟然竄起,我的笑容,夾雜著她的微笑。

曾經震撼於余秋雨於《文化苦旅》裡發表的《夜雨詩意》:

「在夜雨中想像最好是對窗而立。
黯淡的燈光照著密密的雨腳,
玻璃窗冰冷冰冷,被你呵出的熱氣呵成一片迷霧。
你能看見的東西很少,卻似乎又能看得很遠。
風不大,輕輕一陣立即轉換成淅瀝雨聲,
轉換成河中更密的漣漪,轉換成路上更稠的泥濘。
此時此刻,
天地間再也沒有什麼會干擾這放任自由的風聲雨聲。
你用溫熱的手指劃去窗上的霧氣,
看見了窗子外層無數晶瑩的雨滴。
新的霧氣又朦上來了,
你還是用手指去劃,
劃著劃著,終於劃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。」

多麼感性的思緒,
多少次午夜夢迴的懸念,
多少次按耐住那奪口而出的思念,
終於在淅瀝淅瀝嘈雜卻寂靜的雨夜裡,
化為霧氣中指端那圖畫於玻璃上的名字。

文學能激勵人心的。

當質疑著自己的細膩是否為多心時,
卻在書裡找到了另一抹更為纖細的靈魂,
浪漫的思緒,清朗的語調,
輕易的將我帶入了雨夜,帶入了內心的思念。

那放眼公車窗外遠端的凝視,淡水河前隨水波流動的沉思,
半山腰上擁抱的紅沉落日,
仰望星星任夜風由耳際、脖子拂過的夜晚,
一一在記憶裡遙遠的那一端浮現,越靠越近,
如潮水般將過去那屬於青春的氣息推了些過來,
在悸動中,
再次呼吸到青春歲月裡漁人碼頭旁那隨波而來的氣味,
波與波的激盪、撫平,「沙!沙!」腦海裡河水蕩漾,
我回到了當時望著河水入海的靜默。

「不要跟文學說再見,我的生命會在哪裡發光發熱?
這個世界會不會因為我的存在,
因為我認真行走的腳步的重量,讓地球感到一點震動呢?
越是坎坷、越是艱困、越是苦悶的,越是文學萌生的溫暖土壤。
你所有的體驗,都會成為文學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能量,
你所嘗過的苦楚,也會在文學的表現裡面,成為優於他人的感動。」

當我把簡媜的文稿對詩寫得很好的Kathy說時,
她眼裡某一顆星星明亮了起來,
面容漫上了光采,
我聽到了風吹動的聲音,
以及那蟄伏已久、屬於中文人的生命,再次復甦的千古跫音。

「文學很棒,它像是一根垂於谷底的藤蔓,
讓我們順著字裡行間慢慢攀爬而行,
提供乘載著我們生命的能量,
讓我們終究能順著藤蔓爬出谷外,乘著翅膀,飛向藍天。」

奮力於新開飲料店的 Milk,聽了我的想法後,
也緬懷起了大學時代沉浸於書本與電影的中文時代,
雀躍的說起當年那將三個時代女性故事巧妙交織而成的「時時刻刻」,
欣喜的與我分享其中的劇情…。

「中文人的骨子裡,總是潛藏著一脈屬於感性的靈魂,
即使這個世界再紛亂,進入社會遇到再多的挑戰,
當年,那字裡行間的感動,
生活中暫時抽離現實徜徉在想像世界的思維,
依舊蟄伏於體內,
在某個陽光灑落大地的清晨,
在陣陣浪濤拍打著沙岸的黃昏,
一一甦醒,翩然浮動於呼吸之間;
眼底的晴空,在過去與現在鋪展的青翠綠地中大放光明,
所以,不要放棄文學,以靈魂刻著印記,
在生命的旅程中留下深刻的印痕,
當我們回首過去,記憶裡的某一刻,
都是書裡的扉頁,飄浮著當年的彩虹。」我心裡呢喃著。

難以言喻對閱讀的熱愛,
當家長看完一本書想要再換本書借回去看時,
我張臂歡迎;
屢獲獎次的國中學生雙手接過我借她的書時,
將書本捧於懷中:「哇!好有文學氣息!」
我的心裡盈滿了她欣喜的微笑。

以夜光書帶領著學生遨遊於海底世界,
那日光燈一開一關間,書中的動物在黑暗中盈滿螢光時,
孩子的驚嘆,我看到了一雙雙愛上書本的眼睛。

閱讀帶領我的思緒徜徉在另一個世界,
也讓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欣喜的靈魂。

或許,生命本身就是種文學,就是種美。

「我找到我的恩師了。」網友哥哥比亞這麼說。
當年引領著他遨遊於文學天際的老師,
在老師退休之際,他重新與她聯繫上。

在老師映著時光的字跡中,書寫著近日的生活。
散步,與一隻裝著輪椅的狗兒。

部落格裡的照片,
呈現的不只是一個身影、一封信,
而是當年老師對一個充滿才氣學生的眷顧。

而我,今天看到她了,在新竹街頭上。
狗兒雖然後腳架著輪椅,
臉蛋卻是雀躍的,腳步輕快,依戀的跟在主人身後。

望著那曾是哥哥比亞恩師的背影,
「生命是會留下痕跡的。」我的心裡這麼迴響著。

那無數執粉筆教授著知識的日子,
學生以筆習寫的沙沙聲,
她的恩澤是如此的重,
在一個念舊的學生心裡留下刻痕。
她的背影,打開了時光之門,在那光與影之間,
我看到了青澀的歲月,與發現文學的喜悅。

https://icsskimo.wordpres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09/07/e7b289e7b485e5b08fe88ab1.gif

「你們知道要寫好一篇文章,最重要的是什麼嗎?」我問。

「我知道!要會用成語!」一個學生大聲而興致勃勃的回答。

「那的確是幫助文章更棒的方式。
不過,真正要寫好一篇文章,你得要懂得這個。」

在孩子的屏息以待中,我在白板上寫上了六個字:

對 生 命 的 關 懷 。

「唯有真正具備對人、對世界的愛,才是寫好一篇文章的開始。」
我帶著慈愛的眼神,這麼說。

十一歲的夏天,有人這麼對他們說。

未來是什麼樣的天空呢?

孩子,

「不要跟文學說再見,我的生命會在哪裡發光發熱?
這個世界會不會因為我的存在,
因為我認真行走的腳步的重量,讓地球感到一點震動呢?
越是坎坷、越是艱困、越是苦悶的,越是文學萌生的溫暖土壤。
你所有的體驗,都會成為文學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能量,
你所嘗過的苦楚,也會在文學的表現裡面,成為優於他人的感動。」

2 則迴響 (+add yours?)

  1. auline
    五月 30, 2007 @ 18:02:10

    原來,真有人是愈是親密愈無法分享生命中的所有….呵…退了

    回應

  2. Tiffany
    六月 04, 2007 @ 14:23:30

    to  舞漫天飛雪
    ^^"…

    回應

發表留言